借鑒國外的經驗不全面。 因為通過比較中美最低工資標準,美國最低工資的增加并不不快,實際最低工資的變化也不大,實際最低工資的絕對值(不是增長率)有過大幅度變動。 因此,我們必須辯證地看待現在中國應該提高的最低工資標準問題。
今年7月1日,18個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資水平,增長率達到了20%以上。 另外,據報告今年內提高最低工資的省區市有可能達到27市。 你怎么看待最低工資標準? 有些人比較美國的經驗。 從2009年開始,美國將聯邦最低工資標準從每小時5.15美元提高到7.25美元,達到了40%的增長率。 另外,美國的最低工資在過去71年里增加了近30倍。 但遺憾的是,上述美國經驗的選擇和解讀并不全面。
第一,美國名義最低工資的增加并不令人不快。 美國建立最低工資制度是1939年生效的公正勞動標準法,最低小時工資從30美分開始,2009年最低小時工資為7.25美元,最低名義工資是71年前的24.2倍。 根據這個計算,年平均增長率低于4.6%。 這個名義增長速度可能說不太快。
其次,扣除價格因素后,美國的實際最低工資在71年間變化不大。 在過去的71年里,美國經歷了幾次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元的購買力大幅減少。 例如,1939年的30美分購買力相當于現在的4.7美元(年現值,下同),2009年的7.25美元相當于現在的7.36美元。 因此,相當于最低工資的實際購買力在71年間增加了57%,離“倍增”還有很大的距離。
第三,美國實際最低工資的絕對值(不是增長率)大幅變動。 從1970年到1981年,美國通貨膨脹4年達到兩位數,同期名義最低工資隨著通貨膨脹上升了10次,實際最低小時工資一直維持在8美元以上。 從1981年到1990年的9年間,名義最低工資從未調整過,但實際最低小時工資下降到了6.33美元。 到2008年為止,美國的實際最低小時工資沒有返回7美元以上。
名義最低工資在71年間增長緩慢,實際最低工資在70年代以后也持續下降20%左右,因此現在的美國最低工資標準接近貧困線。 因為按照美國的標準,一年有260個工作日,每天有8個小時的就業。 領取最低小時工資的員工可以獲得15080美元的年收入。 美國人認為這不太高于美國政府為一個家庭創造的貧困線10830美元,相當于約4個家庭貧困線22050美元的一半。 這樣低級的最低小時工資對美國勞動力市場幾乎沒有用。
從勞動力配置效率的角度分解的話,最低工資制度并不完美。 因為勞動力市場的兩個特征(經常簽訂長期合同,雙方地位錯誤等)是工資比其他價格更有粘性,工資的粘性特征限制了市場機制的作用。 例如,在工資本來需要上升但受粘性制約的情況下,提高最低工資可以抵消粘性,加快工資的上升。 但是這個作用太簡單了,雇主面對勞動力市場會變得困難,員工會失去工作。
因此,我們必須辯證地看待和拆除中國現在的最低工資標準。
首先,按現在的匯率計算,美國的最低小時工資為7.25美元相當于49元。 國內沒有最低工資的全國標準,但個別城市的最低小時工資已經超過10元。 因此,美中最低工資差不到5倍,但兩國間的平均工資差比這個倍數大。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4月公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數據,美中之比為12:6。
其次,中國的最低工資比貧困線高得多。 與全國1196年收入貧困線相比,現在多個省市明確的最低工資達到了數倍。 因此,很多人本來就能接受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崗位擺脫貧困,因為最低工資制度有可能剝奪他們的機會。
在這方面,美國的特殊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除了降低實際最低工資標準外,還有兩種情況可以進一步降低最低工資制度在美國經濟中的副作用。
一是免除法律所在領域和企業遵守最低工資法的義務。 最常見的是,有很多企業確保年銷售額低于50萬美元的企業不受最低工資法的限制。 另外,可以領小費的員工,例如服務員不受最低工資法的保護。
其二,在美國名義最低工資也可以下降。 例如,1967年美國名義最低時薪1美元比1965年的1.25美元下降了20%。 最低工資也可以下降,所以美國勞動力市場更靈活,美國經濟應對沖擊的能力也更強。
歡迎發表評論。
標題:【熱門】不要誤讀美國最低工資制度
地址:http://m.swled.com.cn/gphq/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