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共內幕交易之謎
在中山公共重組中,李啟紅可以看作是最高端、最權威的內幕新聞來源。 當地人分析說,李本人對資本市場了解不多,很可能起著新聞渠道的作用。
寫作/季天琴特約寫作/和欣
興公路很寬,兩邊聳立著中山市的黨政機關,與中山市中級法院相鄰的財興大樓的門面不顯眼,但入口的保安警戒感很強,對各來訪的陌生人進行職務審問。
位于暴風雨中心的中山公共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為“中山公共”)位于這座大樓的三樓。 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啟紅被“雙規”后,中山公共理事長譚慶中,社長鄭旭齡未能履行職務“失蹤”,在當地引起了話題。
據知情人士透露,“譚慶中、鄭旭齡、中山公共大股東中山中匯投資集團有限企業的數名干部被李帶走并受到控制,但中山中匯、中山公共的中高層暫時不允許5月30日至31日離開辦公樓。”
在5月26日上午的中山公共2009年股東大會上,譚、鄭兩人的事故有跡象。 據參加股東大會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天沒有出現企業的理事長、社長,股東大會由企業的理事黃熙明主持。 企業公開表示“高層領導正在出差”。
5月31日,中山公眾宣布,緊急停止后,譚慶和鄭旭齡暫時未能履行職務,因此授予企業理事鄭鐘強代行兩者職務的權限。
李啟紅涉嫌股票內幕交易,相關上市企業為中山公共。 中山公用的重組是她扶正主推薦的第一個手段。 2007年2月,中山市市委、市政府調整了公共集團的產業結構,按照行政劃分的方法,將公路橋、工程施工等板塊資產分為公共集團。 當時李啟紅剛就任中山市市長,只不過一個月。
回顧當年的中山公共重組鏈,可以對這一行政主導的重組有更明確的認識。
共同重組
中山公共的前身是廣東第一家純商業上市企業佛山興華,2000年被中山公共集團收購,更名為公共科學技術。 在之后的7年里,這個名字與“科學技術”有緣的企業的本職工作其實是管理當地大小的農業貿易市場。
2007年1月,李啟紅就任中山市長時,其重要事業之一是大力推進中山金融產業的迅速發展。 在她的主政下,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相繼進入中山,產權交易中心、村鎮銀行等金融新業務相繼出現。 中山公的重組是她主要推的第一個大手筆項目。
事實上,她還在扶正之前,就埋下了變化的伏筆。 2006年,譚慶中等核心人物已經決定了中山公共由公共科學技術整體封裝上市的路徑。
2006年5月9日,意志消沉的譚慶中成為公眾科學技術株式會社( 2008年8月6日更名為“中山公共事業集團株式會社”)的新董事長,至今剛從銀河基金管理企業離職。
迄今為止譚慶中擔任銀河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社長、銀河基金管理企業副社長等,但受制于銀河內部許多紛雜的人際關系,譚一直沒有被扶正。 以此為契機,開始產生了興趣。
因此,李啟紅的評價,對譚慶中意義重大,中山公共是中山市最大的公共事業集團。 在任儀式上,譚慶中舉杯,有信心使企業成為中山市的基準公司。
在這一天的宴會上,譚慶反復強調“公共科學技術將超過中炬高新”。 后者是當時最受矚目的中山市上市企業,也多次推薦領導人關注當時上市企業的公共科學技術。
2006年6月,當時公共科學技術新董事會明顯增加了資本界的專家。 這包括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擔任銀河基金第二屆董事會理事的傅豐祥、在銀河證券和銀河基金工作、成為中山公共總經理的鄭旭齡。 這些是譚慶中在銀河的舊知。
當時,中山公共整合路徑確實給了很大的想象力空之間,2006年中期,整體上市的謠言在市場上還在傳聞,公共集團有意將15%的廣發證券股票注入公共科學技術
之后,中山公于2006年8月8日發表了明確的公告,否定了上述說法。 這種表現直接反映了公共科學技術股價在2006年下半年持續低迷,在4~5元區間進行整頓,鮮明地應對了同期大盤和繁榮的景象。
2007年1月,在公共集團和中山市國資委的內部新春聯誼會上,譚慶中說,公共集團將推進產權結構改革,利用資本運營手段實施資產重組。
2007年3月,李啟紅確定:“公共集團在整個水務上市、天然氣項目投資、旅游產業重組、證券企業收購、新興產業擴大等方面,率先困難、成熟地推進一個大體實施。” 幾個月后,公共科學技術重組和股價一齊飛行的大戲開始了。
這次重組的實質復印件是收購五個區鎮的供水資產。 中山這樣的“小地方”,利益調整不簡單,光靠上市企業和大股東的操作是不容易的,因此市長李啟紅的說服事業非常重要。
“振動投資”的正確投資
2006年8月,中山公共股價在低空徘徊時,迄今為止從未出現在a股市場上的“振業投資”被悄地吸收了。
實際上,振業投資成立的時間也正好達到了效益,根據工商資料,振業投資成立于2006年9月18日,注冊資本只有50萬元,法人代表張來明。
2006年第四季度,振業投資進入中山公共第一大流通股東,持有股份數達到678.72萬股,遠遠超過第二位。
那個采購結束后,中山共同的股價很快就變了臉。 市場上,有傳聞說公共集團打算注入廣發證券的所有權,利用好消息,中山公共的股價從2007年1月的不到5元上升到5月初的12元,漲幅接近3倍。
中山公共股價上漲后,振業投資減持了部分股票。 根據2007年第一季度報告,該公司持有的中山公共股票下降到291.99萬股。 但是,并不急于兌現剩下的股票。
2007年7月2日,沒有征兆,公共科學技術高空跳躍,不到1小時就被封在上升停止板上。 7月3日,開盤漲停。 兩天內交易額超過了2億5千萬元,但漲價停止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 6月29日)只成交了4600萬元以上。 2007年7月4日,公共科學技術公告說:“為了重大事項開始停止,直到重大事項被公布才恢復卡片。”
2007年8月20日,公共科學技術公告吸收了合并和定向增發議案,該重組當時被譽為“整個公共集團上市了”。 從此,公共科學技術連續拉動12個上升停止,加上停止前的2個上升停止板,在公共集團整體上市方案發表前后,公共科學技術連續14個上升停止,累計上升幅度達到360.06%。
振業投資持有的中山公共269萬股也在2007年第3季度全部拋售空,利潤8600萬元順利逃走。
振業投資的出資人是中山市實業集團有限企業(以下稱“中山實業”)和中山市公共物品倉庫中心有限企業(以下稱“中山倉庫”),事務所中山市興中道18號財興大廈附在5樓,與中山共用。
工商資料顯示,中山實業、中山倉庫均屬于國有獨資公司,出資人均為公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法定代表人為歐陽澤生,事務所地址也同樣為財興大樓附上5層。
據調查,中山振業法人代表張來明竟然是中山公共房地產開發事業部綜合部部長。 中山公共普通員工不知道他還是另一家投資企業的法人代表,也為集團“創造”過8600萬元以上的炒股收入。 歐陽澤生是中山中匯副總裁,也擔任過中山公共董事。
但是,在2006年年報中,中山公共特別強調了不能確認前十大流通股東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一致行動者。 獲得巨額利潤的振業投資非常困惑,其數千萬的股票買賣利潤最終也成了謎。
作為罕見而極端的例子,中山公共方案反映了一定的國情——國有上市企業事關資本運營的大事依然有很多復雜的決策過程,在一路報告層的批準中內幕的知情同意范圍也擴大了,市場新聞的不對稱
李啟紅的內幕交易事件爆發后,譚慶中工作的銀河證券成為了大眾的箭矢。 其中山營業部多次登上交易龍虎排行榜,推測是“鼠倉凝聚地”。
根據深交所的交易統計數據,2007年9月10日,是公共科學技術當時上演的最后一個上升停止日,銀河證券中山營業部、中信證券中山松苑路營業部、廣發證券中山四路營業部占交易龍虎排行榜前三名,全部在中山當地營業部,累積
中山市的一位政府官員想起了當年的情況。 “其實在接近停車前有一些跡象,有個朋友叫我買,說包不吃虧。 ”。 但是,瘋狂的快感不容易給人徹底的安全感。 據說2007年以后,有相關部門來調查中山公共重組的事件,以后不能做了。
在中山公共重組中,李啟紅可以看作是最高端、最權威的內幕新聞來源。 當地人分析說,李本人對資本市場了解不多,很可能起著新聞渠道的作用。
標題:【熱門】廣東中山被雙規女市長案調查:家族為其提供保護(2)
地址:http://m.swled.com.cn/gphq/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