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上證綜合手指編制調整畫蛇添足被邊緣化證歷史|世界宏觀
資料來源:全球宏觀
作者:袁玉玳
最近,呼吁修改上證指數的聲音非常吵鬧。 就像a股市場沒有競爭一樣——中國的國家和美股一樣崛起為世界資產之林——大業,都是做法的錯誤,改變了做法,我們的崛起迫在眉睫。
但是我認為這個觀念有很多錯誤。
上證綜合指的長時間走弱,實際上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宏觀,特別是2005年以后。 (到2005年,由于權力股、政策等原因,股票市場和基本面背離了)
綜合指數vs成分指數
首先,在全球范圍內,各國主要市場企業的品牌指數很少是綜合指數。
除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有名以外,中微子綜合指數、ftse全市場指數、cac全市場指數、xetra全市場指數、東京交易所綜合指數、澳大利亞綜合指數... 除非是一線交易和投研專家,我想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相反,djia、ftse100、cac40、dax30、nikkei225、asx200 ——等各國的股票形成,一般的加拿大tsx綜合指數實際上是250股的構成指數,不是全市場指數。
當然,綜合指數可能沒有權威的定義,但從世界上金融最發達的美國nyse composite和nasdaq composite來看,這些是市場整體市場價格加權的指數,與上證的綜合指數沒有本質區別
根據市場的功能定位,我們粗略使用這個模擬a股和美國指數。
上證綜合指對應新交所綜合指數
深證綜合指對應納斯達克綜合指
對應上證50道瓊斯工業指數
滬深300對應于標桿500
支持中證500的russell2000
創業板50,科創板未來的成株對應納斯達克100
創業板綜合指數、科創板綜合指數與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相對應
事實上,美國nyse和納斯達克的綜合指數也分別輸給了djia和納斯達克100。 這和公司強者的恒強自然規律有關。 特別是科技創新型公司。
與其調整上證郵件,不如優化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 關于指數編制問題,我還有其他建議。 今后尋找時間主題進行探討,第一與指數編制的科學性、權重股調整的及時性、公共允許性有關。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我們發現許多假賬的企業股票和莊股都被納入了像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這樣代表中國經濟形象的權重股。 股票形成指數的編制有待改善和完善的幾點。
退市機制vs指數編制
美股綜合指數強,經常創新高,上證綜合指數弱的第一個原因是美股有高效的優勝劣汰機制(包括空機制、退市機制、集體訴訟機制),一方面由于幸存者的偏差加強了市場質量。 a股市場缺乏這一機制,垃圾股和莊股盛行,不僅浪費了許多寶貴的金融資源,而且歪曲了資源配置,助長了不正當的風,劣幣驅逐了良幣,我們很多優秀的公司(家)熱衷于政策對沖,市場價格 其中,有些公司在美國上市期間,與退市后重返a股不同,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體操縱。
據說美股很強,美股的曲線包括3萬多股股票退市形成的生存偏差( survivorship bias )。 指數通常不超過,除去投資者追隨帶來的主流偏差,形成正反饋的要素,其實也是生存偏差的結果——權重股正在優勝劣化。
我認為美國市場的效率和長時間的牛市條件之一是3萬多個退市帶來的賞善懲惡機制發生了逆轉。 根據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jonathan macey的研究,僅1995年至2002年,美國就有7352家上市公司退市。
在美國,退市機制,1股進行空機制和投資者的集體訴訟,可以讓二級市場投資者切實監督上市公司的工具,因此美股操作新疆德隆、樂視網這一業績和股價的行為很少。
a股因這些工具不足業績差,規模小的企業長期在市場上獲得最多的金融資源,進而引起了跨境重組的制度對沖。 這不僅對法律和市場三公大體上是赤裸裸的挑釁,而且對上市公司動力不足,一再督促長時間的快速發展計劃,根據自己的安危意識經營公司,管理經濟周期和金融風險,最終市場培養優秀上市公司的土壤
長時間防止投機資金襲擊市場,防止茅臺們將來泡沫化,培育越來越多的茅臺應該是市場存在的終極目標。 上證郵件之所以弱,不僅僅是因為上證郵件沒有去掉st等垃圾股那樣隔靴搔癢的“標”。
宏觀原因
美股的另一個經常創新高的理由是美股科技股和互聯網股的重量越來越重,美國利用科技和網絡優化工業,與費用、零售、媒體等領域的宏觀經濟趨勢一致。 如果道瓊斯工業指數近年來沒有把蘋果列入指數,我想我現在還躺在地板上。
由于經濟、歷史、政策等理由,科技股和互聯網股在a股中奇缺。 我們不會再解釋了。
上證綜合指真實反映a股市場,證實了歷史
上證綜合指實際反映了a股市場的現實狀況,證實了歷史。 如果想改變上證郵件的頹廢,治本:需要優勝劣汰機制。
如上所述,優勝劣汰機制的缺失、市場的低效性、宏觀原因都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上證總指開始的老八股和后來逐漸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在以前流傳的領域,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1998年,定位股票市場擺脫了國企困境,垃圾股、莊股炒股盛行,歪曲了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a股的劣根性,大部分來自這里。
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迅速,但市場被國有股市價減持的試行行為控制和歪曲,價格嚴重落后于內在價值。
下一次債務危機后,中國石油的權重過高,第一是沒有空機制,因此投機性很高。 a股市場也缺乏其他藍色采購平衡,平衡了中國石油的權重。
在下一次債務危機后,房地產和投資驅動主導中國經濟,金融、房地產壟斷大量利潤,侵蝕實體經濟進一步導致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roe薄,生存率低,創新困難。 沒有金融和不動產的想象力空之間,成長空之間有限,沒有護城河(除了權力租賃的門檻),不能像美國高科技公司那樣受到很高的評價。
最近,海外分解師恒生指數對納斯達克綜指的比創歷史新高,表明新興市場被低估,美股被高估,就像盲目以相對價值對美股求劍,尋找內在原因,
股票對全市場指數的反證效應
如上所述,美股的高效優勝劣汰機制(包括空機制、退市機制、集體訴訟機制)一方面以幸存者的偏差強化市場質量,另一方面以激勵機制孵化越來越多的優秀公司,形成正向循環
幸存者的偏差也是認識的偏差,是認識缺陷的錯誤。 但是,人類的認識永遠不完全,有缺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認識偏差被很好地利用,也有積極的意思。 當然,龐氏騙局的認識偏差絕對被排除在外。
大眾對英雄、領袖、娛樂圈明星的認識有偏差,但后者的示范效果形成后,會導致社會資源和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加強后者的基本面。 亞馬遜、雅虎、特斯拉等在基本面較弱時形成的明星效應有助于整合金融資源,改善公司基本面。
美股的nasdaq100、s p500雖然有所上升,但其實是明星演示效果,包括nyse綜合指數、nasdaq綜合指數,對于已經上市的股票和退市的股票全樣本范圍內的明星效應引起的認識偏差,美國的世界金融
當然,陶醉于認識偏差,新疆德隆、樂視網、東方電子、銀廣夏、康美藥業這些通過市場價格管理、做假賬、貫通公募基金和金融資產操縱股票價格等方法,價格長時間偏離基本面,必然物極其相反
這是各路的魑魅魍魎,彎曲的門邪道,警察又是警察,慎重又謹慎。
上面的是個人觀點。 總之,調整上證綜合指的出發點是好的。 最近,我看到管理機構合作退市機制、t+0、融券、市機制、退市機制、大數據監督管理操縱市場,威脅金融業反哺乳實體經濟,所有路徑都好,指向改革。
相信中國的金融市場正在改革,孵化中國越來越好的優秀公司,創造越來越多就業機會的健康金融市場吸引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在中國上市,萬國來了... 這才是美帝金融競爭的終極目標,而不僅僅是價格
全天候滾動播放最新的財經信息和視頻,越來越多的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備受關注( finance )。
標題:【熱門】袁玉瑋:上證綜指編制調整畫蛇添足 被邊緣化見證歷史
地址:http://m.swled.com.cn/gphq/1883.html